最近,中国建材传来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 。4月16日,中国建材发布公告,预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三个月,也就是第一季度,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2亿元 。而在2024年同一时期,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3.5亿元 。短短一年,亏损大幅减少 。这一数据的变化,瞬间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建材的情况又反映出整个建材行业怎样的发展态势呢 ?
先看看中国建材亏损减少的原因 :一方面,主要产品价格上升和销售成本下降 。水泥和玻璃纤维作为中国建材的核心产品 ,销售价格有了明显的上涨 。就拿水泥来说,2025年一季度全国水泥均价401元/吨,同比提高37元/吨 。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销售收入 。与此同时,销售成本也在下降 。以原材料成本为例,2025年一季度秦皇岛动力煤平仓价均价713元/吨,同比下降195元/吨 。动力煤是水泥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它的价格下降,使得水泥生产成本降低 ,从而提高了利润空间 。
风电叶片和涂料的销量增加 ,也为业绩改善做出了贡献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叶片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建材抓住这一机遇,加大了风电叶片的生产和销售 。涂料业务方面,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部分回暖以及建筑装饰行业的稳定发展 ,涂料销量也稳步上升 。这些业务的良好表现,都为中国建材在一季度的业绩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
不过,中国建材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水泥销量的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他积极因素 。根据统计局数据,25年1 - 2月全国水泥产量1.7亿吨,同比下降5.7% 。尽管降幅较2024年全年收窄3.8个百分点,但水泥销量的下滑还是对整体营收产生了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市场虽然有回暖迹象,但整体需求仍未完全恢复到以往水平 。新开工项目数量有限,对水泥的需求增长缓慢 。
再把目光放到整个建材行业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建材行业已经历接近4年的下行周期 。行业下行主要是因为地产施工等需求快速回落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得新建楼盘数量减少 ,对建材的需求也随之大幅下降 。竞争加剧、企业“量在价先”策略致使行业价格持续回落 ,行业毛利率下降较多 。很多建材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 ,不惜降低价格,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
不过,从2024年4季度以及2025年1季度开始,建材行业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多个品种逐步提价 ,意味着行业价格战正陆续结束 ,行业正重回“价在量先”的正确跑道上 。玻纤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24年一季度起,玻纤普通无碱粗纱、风电纱、短切纱、热塑纱、合股纱等产品陆续于3月、6月、11月提价 ,玻纤行业价格中枢见底回升的确定性较高 。2025年2月24日,玻纤电子纱和电子布分别提价800元/吨和0.3元/米 。价格上涨的同时,销量也保持较好增长 。2025年一季度末玻纤行业库存79.8万吨,环比Q4仅增加1.99万吨,单3月环比2月下降1.89万吨 ,呈现淡季不淡的特征 。
消费建材方面 ,随着2024年下半年以来二手房交易保持一定热度 ,叠加行业持续出清,集中度逐步提高 。国补等消费补贴政策助力 ,一季度装修建材市场景气度有所提升 。预计25Q1消费建材业绩同样有所修复,收入与利润或均有同比改善 。
中国建材一季度亏损大幅减少,是自身努力和行业环境改善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反映出中国建材在产品价格、成本控制和业务拓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也折射出整个建材行业正在逐步走出低谷 。虽然行业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水泥销量下滑等 ,但积极的变化已经显现 。对于中国建材和整个建材行业来说 ,未来如果能继续抓住市场机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也可以多关注这些变化 ,把握潜在的机会 。
消息文章来自网络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