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的定义: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到拌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泌水的定义: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标有泌水量(即混凝土拌和物单位面积的平均泌水量)和泌水率(即泌水量对混凝土拌和物之比含水量之比)。
(1)正确的理解离析泌水
配制流态混凝土时,流动性和粘聚性失去平衡,当粘聚性低时混凝土在自身重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产生相分离,破坏了材料组成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导致分离。通常,泌水是离析的前奏,离析必然导致分层,增加堵泵的可能。少量泌水在工程中是允许的,而且对防止产生混凝土表面裂缝有利。
(2)离析泌水产生的主要原因
◆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使混凝土保水性低,砂子含泥量大易产生浆体沉降,即“抓底”。
◆胶凝材料总量少,浆体体积小于300L/m3;
◆石子级配差,或单一粒径的石子;
◆用水量大,使混凝土拌合物粘性低;
◆外加剂掺量过大,或外加剂黏度低保水性不佳;
◆使用矿渣或矿渣水泥,本身保水性不好,易泌水、离析;
(3)设计思路
浆体体积Ve、砂浆体积Ves与抗离析性的关系
1.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
2.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泌水的可能性不大,但混凝土粘聚性、和易性差;
3.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保水性差,易泌水、离析、分层等。
除了原材料的因素,在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石子体积、浆体体积的比例。用正确的思路指导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4)解决方案
从配和比、材料、外加剂综合考虑
◆石子级配合理,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
◆注意调整砂率,合理的砂率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掺加粉煤灰,特别是配制低强度等级的大流动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应适当提高,从而提高其保水性;
◆减少用水量或降低外加剂的掺量,使得游离水的比例减少,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等。
◆添加引气剂或增稠剂,改善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
◆母液类型的选择也尤为重要,选择低敏感性聚羧酸母液,可有效降低离析泌水的风险。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